东坡典籍里的“文化”明代成化、弘治年间刻本《苏文忠公集》研究 2024-06-01 21:38:46
来源:网络
王富龙,龙游斋主人,出生于中医世家,是一名中医工作者。行医三十多年,义诊上万人次,已经为众多的疑难病患者解除痛苦。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,1994年当选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。199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,2009年荣获国家发明技术二等奖。十一届、十二届、十三届、十四届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。八届、九届、十届、十一届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委员。全国青联医药卫生界别组副主任委员。第六届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,中国中医人才研究会会长。先后出版《与失眠者聊天》,《王富龙临证心得》等二十多部医学著作。现担任中国中医人才研究会会长,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民间古籍收藏委员会委员。古籍版本存藏二十多年,以中医和东坡文献典籍为主。其中,(编号12486)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。
左1翁连溪先生、左2王富龙先生、左3李致忠先生、左4郑金生先生、左5赵前先生。 东坡典籍里的“文化”明代成化、弘治年间刻本《苏文忠公集》研究 《苏文忠公集》为宋代苏轼所撰。苏轼(1037-1101)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。汉族,眉州眉山人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,文坛领袖,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极高的成就。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苏轼亦善书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;工于画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有《苏文忠公集》、《东坡七集》、《东坡易传》、《东坡乐府》等传世。下面详细介绍《苏文忠公集》。
此书合装十二大厚册,未加衬纸和书衣,旧纸捻装,保留初装旧式。具备宋元版刻风貌的延续和明初刻本的显著特点,黑口,初刻初印,墨色如漆,开本宏阔,版式宽大,用上好洁白的白棉纸印刷:印刷精美,当出良匠之手。
品相上佳,该书“半叶十行,行二十字”,四周双边。板框:高20厘米,宽13.2厘米。《中国古籍善本总目》著录,(p244)国内仅存两部,分别是国家图书馆(0101)和北京市委图书馆(0197)各藏一部。
明刊本“半叶十行,行二十字”,黑口,四周双阑,前后不载序跋,字体圆湛,刊工精美,颇似成化、弘治风格。苏集风行海内,传刻日多。
2、名家名著,传世典籍,存世宋刻《东坡大全集》已无全本。而明代成化、弘治年间刊本,合编而成的《苏文忠公集》,“独此为精”,评其甲乙,若与成化本《东坡七集》并称双璧。也是当之无愧的。不难看出,傅增湘先生对此书评价甚高,足见此书之份量。
3、白棉纸印刷,初刻初印,版刻佳善,字体园湛,运笔流畅,雕版刀法娴熟,既有宋元手书上版之神韵,又有明成化、弘治的版刻风格。雕版印刷之精美,当出明初良匠之手,具有重要的版刻艺术价值。纵观此书,也认为傅增湘先生判定为成化、弘治间刊本,所言极是;展卷实有赏心悦目,爱不释手的感觉。
4、龙游斋所藏的《苏文忠公集》东坡先生年谱正文第37页有一个墨钉,未刻文字。国家图书馆所藏《苏文忠公集》年谱正文第37页,在同版同位置却刻了一个“苏”字。应该是后印时补刻上去的。
龙游斋所藏的《苏文忠公集》卷十、第10页分别有两个墨钉,未刻文字。国家图书馆所藏《苏文忠公集》卷十、第10页,在同版同位置却刻了一个“楼”字和一个“听”字,是后印时补刻上去的。
龙游斋所藏的《苏文忠公集》卷十七、第19页印刷清楚无列板,第22页有一个墨钉,未刻文字。国家图书馆所藏《苏文忠公集》卷十七、第19页印刷字体模糊不清,第22页,在同版同位置却刻了一个“簪”字,是后印时补刻上去的。
另外,《苏文忠公集》卷五、第一页前半页,有断板间隙,龙游斋本只有一处而且略小,国家图书馆本有两处而且稍大。
5、曾祥波教授(文学遗产杂志,2023年,第5期,87页--98页,“宋刊东坡集源流与价值发覆”)。用成化、弘治间刊本《苏文忠公集》和明代成化四年《东坡七集》,两个版本系统进行编次比对,认为成化、弘治间刊本《苏文忠公集》是明代成化四年《东坡七集》的《续集》底本。(1)、原因是成化四年《东坡七集》的《续集》所收诗作出自成化、弘治间刊本《苏文忠公集》。(2)、今存王宗稷《东坡先生年谱》篇末按语:“右王宗稷编次《东坡先生年谱》,其援引多以《大全集》为据,虽若未尽善,然稽考先生出处大略,用心亦专矣,故为刊之。”最早见于明成化、弘治刻本《苏文忠公集》。成化“东坡七集”所收录《东坡先生年谱》实源于此。另外,明代李绍为程宗编纂《东坡七集》时序言里说:“得宋时曹训所刻旧本及仁庙所刻未完新本,重加校阅,仍依旧本卷帙,旧本无而新本有者,则为续集并刻之”。所以,认为“仁庙(明仁宗)所刻未完新本就是指成化、弘治间刊本《苏文忠公集》本。
7、本书《苏文忠公集》卷首第一卷,第一篇为“天庆观乳泉赋”,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天庆观中清冽甘泉之喜欢。是苏东坡在我们海南创作的,并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处注上“在海南作此赋”。 |
东方观察网 版权所有 | ||||
Copyright@2010-2018 www.ddysc168.asia.All Rights Reserved. |